你玩过手游吗?没玩过的话,我来告诉你。想玩手游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得“氪金”和“肝”兼顾。经常登录还得花钱,每天完成任务才能获得更多奖励。升级之后,又得买氪金礼包,这样才能畅快游戏。可是,你凭什么只有一个账号呢?这个账号是别人的。你只拥有使用权,还得看厂商的脸色。谁的脸色?当我下载游戏的时候,不就是为了享受乐趣吗?但结果是,我不仅得频繁登录,还得花钱,真是让人感到无奈。难道我就成了给别人打工的人?如果这么说,玩手游确实是在为别人打工,而参与的人却不少。难道在游戏里我不是主角吗?在NPC眼中,你是主角;在厂商眼里,你不过是个花钱的打工者。玩游戏有什么意思?其实,玩游戏不觉得尴尬,但怎么会这么让人心寒呢?你一天能花多少时间在游戏上?根据近几年的调查报告,随着游戏数量和用户的增加,日均游戏时长也在逐步上升。游戏用户虽然占移动端网民不到60%,但在线时长极高,仅次于视频和通讯类社交应用。如果细分群体,数据更加惊人。
这只是手游的数据,如果再考虑主机和PC游戏,核心玩家每周的游戏时间可能达到42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天与游戏相关的时间有六个小时。这是因为大家都是核心玩家嘛!为什么在线时间如此之高,核心玩家的游戏时间又为何能这么长?当我们沉迷于游戏时,其实是在沉迷于什么?如果问你为什么玩游戏,你可能会回答“因为好玩”。但游戏为什么会好玩呢?首先,是由于即时反馈。在游戏中,所有操作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每一次攻击、补兵或击杀都会有相应的奖励和反馈。每局的得分和评价体现着玩家的操作水平。在特效画面和音效的刺激下,你会越发投入,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及时反馈是游戏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反馈效应”。它指的是当学习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时,这种了解会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更加努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游戏中,快速的反馈机制带来了强烈的满足感,让玩家不断熟悉和巩固操作技巧,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游戏玩法。例如,平时可能很难记住唐宋八大家的名字,但在游戏中却能轻松记住角色名称、连招顺序等信息。
此外,玩游戏的过程中,你是否曾感到初次接受任务或看到加载画面时的紧张与激动?而一旦完成任务或战斗结束,这种紧张感就会转化为愉悦。反之,如果未能完成任务,心里的那份牵挂则会持续存在。这种现象被称为“歧视效应”,指的是在接受任务时产生的紧张心理,只有在任务完成后才能获得解除。因此,游戏设计了各种任务系统,从日常登录任务到主线剧情,每完成一项任务,玩家的紧张情绪便会得到释放,带来愉悦感。
正因如此,即使有些玩家并不活跃,他们仍会每天登录游戏,完成每日任务再下线,这就是“骑士效应”的体现。此外,任务系统的存在解决了玩家在游戏中不知道该做什么的问题,这便是“目标效应”。游戏中的任务通常由许多个小目标构成,方便玩家逐步完成这些挑战,并保持参与感。这些目标还会被进一步细分,以帮助玩家更容易地实现每一个小目标,从而增强游戏体验。
以MOBA游戏为例,玩家的目标是取得比赛胜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游戏过程被划分为多个阶段,如对线击杀、滚雪球以及抢夺资源等。在这些阶段中,为了完成任务,玩家需要不断地操作和奔波,全身心投入其中,时刻保持警觉。在达成每一个目标后,玩家会获得及时的奖励,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过程。游戏中的任务往往设计得具有一定挑战性,因为如果太简单,就会失去乐趣;而如果过于困难,玩家可能会感到沮丧并放弃。适度的挑战能够帮助玩家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扰,完全沉浸在游戏体验中。在这些心理机制的影响下,玩家会进入一种全新的状态,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满足。这种状态被称为“心流”,指的是全身心投入某项活动时的心理体验。在这种状态下,玩家会感受到高强度的充实感和兴奋感,但这种体验需要不被外界打扰,并且存在五个基本条件:及时的反馈或奖励、明确的目标、既定的规则、适度的挑战性,以及自愿且喜爱的活动。
优秀的游戏设计能够完美契合这些条件,使得玩家在心流状态中大脑高度兴奋,几乎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操作反应速度和各种感官也会明显提升,能够完成许多不可思议的操作。这种心流体验带来的持续兴奋感可以维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让玩家享受到深切的游戏乐趣。
不仅限于游戏,人们在下棋、打球,甚至学习和工作中也能达到这种状态。然而,长时间沉浸在这样的体验中,可能导致游戏成瘾的问题。研究表明,当玩家在游戏中获胜时,大脑的成瘾区域会异常激活,促使他们渴望一次又一次地体验这种感觉。这种上瘾现象常常令家长感到焦虑,有时甚至会采取极端手段,将孩子送入不当环境,遭受非人的对待。
尽管目前许多游戏都实施了防沉迷系统,但相较于它们在设计沉迷机制方面的用心,这些措施显得微不足道。值得庆幸的是,游戏成瘾与香烟和酒精等成瘾行为有所不同,前者属于软性成瘾。通过调整行为和奖励机制,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这个问题。
如果能针对成瘾原因来优化防沉迷系统,效果将大大提升。例如,心流状态会让玩家抗拒中断。当你正在专注于游戏时,如果出现突发画面打断你的专注,或者操作得不到及时反馈,游戏的乐趣就会随之消失。很多人或许会有这样的感受:“腿麻了,我也不想玩了。”当然,从外部环境入手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自我改变。我们可以利用心理技巧来转移注意力,将这种心理应用到其他活动中,培养新的乐趣。游戏是获取快乐最直接的方式,它能够迅速带你进入心流状态,让你享受其中。然而,若长期依赖这种“捷径”获得快感,会逐渐提高你的耐受性,甚至抵制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成就感。这无疑是一种遗憾。游戏应该是你偶尔放松的娱乐,而不是生活的重要目标。那么,你希望成为一个享受快乐的玩家,还是仅仅是游戏厂商日活跃度的工具?一切都取决于你对游戏设计中的心理机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