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22:59:45 | 来源: 互联网整理
由三部长篇小说《家》、《春》与《秋》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早期的代表作,也是凝聚着巴金的亲身经历和丰富感情的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上的艺术创作。
在三部曲中,巴金强烈批判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腐败与迫害,尤其是对封建旧礼教下女性的悲惨命运的极大悲愤,他不忍一代又一代的高家女性被封建制度残害,就如他所说:“难道因为几千年来这条路上浸饱了女人的血泪,所以现在和将来的女人还要继续在那里断送她们的青春,流尽她们的眼泪,呕尽她们的心血吗?”,“难道女人只是男人的万物吗?”
这是巴金对高家女性不公平遭遇的呼喊,更是所有女性的心声。
今天笔者将从社会因素、性格因素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三方面谈谈高家女性的命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命运中可以很集中地反映出社会。在三部曲中,巴金有意识地把家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代表,所以在高家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缩小了的社会。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是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在高家,他就是权威、法律,任何人都不能反抗。而他也借助封建权利极力维护着这个封建家族的秩序和兴盛。
其实,除高老太爷之外,高家的每一位家长不但自己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思想迂腐,他们还是封建旧势力的帮凶,如高老太爷逼迫觉新和瑞钰结婚,造成了梅的爱情悲剧,此外他视仆人的命如草芥,强硬把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导致鸣凤跳河身亡。
高家三老爷高克明虽然是一个大律师,但同样顽固不化,他逼迫女儿嫁给轻浮浪荡的陈公子,当淑英违抗他的命令离家出走后,他又公然表示不会原谅:“在我看来二女已经死了。”
高家五太太更是脑子愚笨,她把自己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在女儿淑贞身上,她用自己的无情残酷地折磨着淑贞,把她一步步的推向深渊。
她的脚,她的脸,她的声音,她的态度,甚至她的性格,无一件不是这个家庭生活的结果,无一件不带着压制与摧残的标记,无一件不可以告诉人一个小小生命被蹂躏的故事。
在这个封建礼教“吃人”的大环境下,每个封建家长又助纣为虐,他们麻木不仁,残酷冷漠,他们不把女性放在眼里,即使是自己的亲身女儿,也会毫不怜悯地送进火坑;他们用滴着鲜血的双手建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绞刑架并亲手把女人送上绞刑架;他们每个人都是凶手,他们用封建思想这把无形的刀戕害着每个女性的灵魂和肉身。他们不惜牺牲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可终究这些牺牲也未能换来任何一个人的幸福。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的年轻一代的女性几乎无一都具有纯洁高雅的品德,他赞美她们,但又为她们的悲惨命运痛心,他期望通过作品来为这些女性燃起光亮,唤起更多女性的响应,也挽救更多女性的生命。
除了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高家女性个人的内在因素也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关键。
01、软弱
纵观三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出高家女性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软弱胆小,她们常年在封建旧思想的熏陶下,思想落后,胆小怕事,逆来顺受,不要说反抗社会大环境,就是迈出高家公馆的大门,她们都心惊胆战,畏畏缩缩。
比如淑英,她不愿意嫁给一个行为放荡,品行不端之人,但她却从无反抗意识,只是一个人自怨自艾,在悲哀与痛苦中受尽折磨,做些无用无力的挣扎。她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比如淑贞,常年招受母亲的打骂,扮演着一个出气筒的角色,她的眼神,她的一举一动都透着恐惧与卑微,她无数次地默默忍受着母亲的责骂,直到忍无可忍时也只是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条最无力的路。
不管是淑英、淑贞还是梅与蕙,她们认定自己就是软弱、毫无办法的弱者,就如她们自己所说:“我还有什么办法可想?我们都很懦弱,我们的命本来就是这样”。换句话说她们潜意识中相信一切都是命运所定,女人就应该顺命行事。
02、宿命论
黑尔默·林格伦曾说:“似乎人把事情看成是由某种力量促成,顺理成章地发生,还是纯粹出于偶然,然后人就把‘神’、‘命运’或‘机遇’加诸其上。”
自古以来,人类深受宿命论的影响,人们认为在人类诸多的神秘变化的命运现象中存有一些定数,即一切都是早已被注定了的,而在我国封建传统思想中,宿命论的影响更为浓厚,尤其是对于女性,“三从四德”、“男尊女卑”规避着她们的一言一行,她们甚至把充满血腥味的《烈女传》看作是女性学习的榜样。
所以一代代女性被宿命论的思想禁锢,并教育束缚着她们的下一代,如小说中的周氏所说:“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安排的。不如意的事多的很。一切全凭命运,谁也怨不得谁。横竖做女人的就免不了薄命。大半的女人都这样经历过来的。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可想,我只求来生再不做一个女子。”
就连年轻的淑英同样怀着悲观的宿命思想:“其实不论挑哪一家都是一样。横竖我对自己的事情完全不能够做主”,当面对自己的婚姻时,她绝望、无助地说:“我们都很懦弱,我们的命本来就是这样”。
在周氏看来,上天早已注定了女人的薄命,唯一破解的办法就是来世不再做女人,她们的宿命论毁灭了自己,也残害了后代的女人。
01、死亡也是一种抗争
封建家庭的腐败与迫害导致了无数无情的罪恶,毫无疑问,众多的女性被迫成了牺牲品,但正是这些女性的死亡也唤醒了更多女性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她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可以自己掌握,顺从就意味着悲惨而死,反抗则就会有灿烂的春天。
鸣凤虽然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侍女,但她自尊、自爱,她怀着幸福生活的希望。面对强势的高家,她微薄的力量无以战胜,但是她不愿意屈服于恶势力,被人践踏,最终,她跳湖自杀来保全自己的清白。
鸣凤的死对高家没有任何的影响,但她的死是一种无声的反抗,她用死捍卫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向封建等级制度提出最严厉的抗议,更为任由摆布的女性发出震撼人心的批判。
淑贞虽然身为高家的小姐,但她日日饱受煎熬与折磨,最后她同样选择死亡发出自己内心的呼喊,她用自己脆弱的生命向冷漠无情的父母和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发出抗议。
尽管鸣凤和淑贞的死让人痛心和惋惜,她们抗议的方式也太过极端,但这是当时时代下她们无奈的选择,也是一定意义上的思想意识的觉醒与反抗。
02、春天是我们的
“姐姐,我真高兴,我想告诉你:春天是我们的……”这是远在上海的淑英写给琴的信。
“春天是我们的”这是巴金创作《激流三部曲》的最大心愿,他希望每个年轻男女都能奋起反抗封建旧势力,都能顽强的生活下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琴是高家暗夜中的希望的火花,她深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她上学堂学习新思想,力争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此外,她还是高家众姐妹的精神支柱和隐形力量,她的勇敢和斗争鼓舞着每一个高家姐妹,尤其是淑英和淑华。
淑英在琴的鼓励下不再悲观信命,任人摆布,她逐渐意识到一味的顺从与屈服只会促进自己的灭亡,而勇敢的自己做主,飞出囚笼才是希望之路,同时,她阅读的越来越多的书报更是在理论上支持着她,她从以前的厌恶与恐惧命运转变为现在的掌握自己命运的勇气和决心,最后,淑英逃出高家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小说中的淑华,她不畏惧高家的旧势力,敢说敢做,并积极的吸取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淑华代表着更多的觉醒的新时代女性。
高家的女性宛如一颗颗生长的花树,从发芽到枝子长成,现在已经开出美丽的花朵,而更多更美的花朵也指日可待。
“并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过了,春天就会来的”。巴金已经嗅到了春天的气息,我们每一个女性也都相信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文学是一种社会创造物,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或“效用”,它不再单纯是个人的事情,所以文学作品中所提出的大多数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社会问题。
巴金通过三部曲提出的女性的命运问题,也是自古以来大多数作家所关注的问题。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当代的大多数女性已经实现了精神和经济的独立,她们不再依附任何人,她们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活得多姿多彩。
但是还是祝愿所有的女性都能一生精彩。
记得前两年,一段名为《11个姐姐凑32万为弟娶亲》的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视频中,高浩珍这个家中的独子,在11个姐姐和父母的簇拥下,穿着喜庆的新郎装,笑得合不拢嘴。而姐姐们和父母,也都穿着同款红色T恤,洋溢着幸福和满足。这一幕,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也引发了关于手足情深的广泛讨论。
高家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颇为贫寒。但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兄弟姐妹间的感情更加深厚。据十姐高玉介绍,这32万元是姐姐们自愿凑的,就想帮弟弟在县城买个房,让他能有个安稳的家。每人分摊下来,不到3万块,大家伙都出得起,也乐意出。这份情谊,纯粹而真挚,让人羡慕不已。
然而,繁华落幕后,生活还是要回归平静。高家姐弟也各自忙碌,为了生活奔波。直到两年多后,高母因病去世,这个大家庭再次凝聚在一起,共同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临终前,高母最大的遗憾是小女儿还未成家,最大的遗愿是希望十二个儿女能永远和睦相处。
高母的话,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高家姐弟的心。他们更加珍惜彼此间的情谊,无论大小事情,都愿意相互扶持、共同面对。这种感情,不仅仅是因为血缘关系,更是因为多年来的相互依靠和共同成长。
想想北宋时期的苏轼和苏辙两兄弟,他们的故事也是感人至深。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眼看性命不保,苏辙却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冒死为兄求情。最终,兄弟二人得以团聚,感情愈发深厚。这种相互依靠、共同进退的手足情,正是高家姐弟的写照。
在高家,兄弟姐妹间从不计较得失,也不怕麻烦对方。大事小事,只要一句话,大家伙都会尽力帮忙。这种情谊,比金钱更珍贵,比名利更难得。
当然,手足情深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和摩擦。但正如高家姐弟所展现的,只要大家心怀感恩、懂得珍惜,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高浩珍在婚礼上的一番话,让人感动不已。他深知姐姐们的付出,也时刻铭记在心,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这份爱。
人生路上,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是一种莫大的福气。他们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也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想到还有他们在身边,心里就会充满力量和勇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长大、变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更加珍惜彼此间的情谊,不要让生活的琐碎和小家的利益冲淡了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
就像那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中的台词所说:“我们曾经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本来互不相识,但落地之后便结为一体,结成冰,化成水,永远不分离。”愿我们都能像高家姐弟一样,守护好这份手足情深,常来常往,一同变老,做彼此人生路上最好的陪伴者!
最后,我想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更值得珍惜。让我们都用心去感受、去呵护这份情谊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充实、更加美好!你是否也和我一样,被这份手足情深所打动呢?
据江苏卫视《新闻眼》报道:今天的“和你在一起助学圆梦”公益行动,我们来认识生活在青海东部山区的高家三姐妹。今年上半年,三姐妹的爸爸因为意外事故住院,放暑假了,妈妈就把家托付给了三个孩子,自己去医院照顾爸爸了。姐妹仨每天的生活很简单,就是放羊除草做饭打扫。但是在简单生活的背后,藏着一个共同的心愿。
青海海东市化隆县初麻乡初二村,高萍,今年十五岁,上初一;高梅,今年十四岁了,上六年级;高雅,今年十三岁,也是上六年级。三姐妹的心愿就是,这个暑假把小羊喂得饱饱的,涨得胖胖的,然后多收点麦子,给初中毕业的哥哥攒出生活费。
高萍说,今年上半年,爸爸因为意外受伤,胳膊和腿都骨折了,现在家里还欠了十几万元的外债。哥哥现在打零工,帮爸爸还一些债。姐姐高萍告诉记者,放羊的时候都不让妹妹过来,因为这里的山很陡峭,担心妹妹的安全。
懂事的高萍说,自己是家里的大姐,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必须要保护好妹妹们,不想让爸爸妈妈操心。高萍告诉记者,除了自己家的羊,还会帮领居家放羊,然后一个星期会有一二十元的收入。
高萍把羊赶到离家一个小时路程的山坡上,就匆忙回家。因为地里还有很多活儿等着姐妹三个。去麦地里拔草的时候,因为家里只有两副手套,高萍把手套让给了妹妹,免得让麦芒扎到手。
干完田地里的活,三姐妹回到家里该准备吃饭了。高萍说,平时她们三个在家都是吃面条。一盘素菜已经是三姐妹能端出的最好菜肴,直到午饭结束,一口未动……
高萍说,姑姑每天都来看她们三个,而且自己能够去学校读书也是姑姑支持的。姑姑高建美说,2016年的时候,孩子的爸爸妈妈想让高萍嫁到一个条件相对落后的村子里去,那里连水都不通。因为那个村子给的彩礼比较高,大人的意思是孩子嫁过去了,彩礼钱可以补贴家用。当时,高萍求着爸爸妈妈,自己不想这么早就出嫁,自己还要继续读书。
高建美坦言道,如果孩子真的嫁过去了,就太可怜了;所以当时高建美就下定决心,由自己供应高萍读书。记者在屋子里看到,高萍的奖状已经贴了好多张……
下午4点,高萍要上山把羊群赶回家,然而令她意外的是,羊群已走散至更远的山头。高萍说,如果这些羊看管不好,那么就会丢失,哥哥的生活费就是失去好多。
高萍不断爬向更高的山头,但最远处,摄像机都已经无法捕捉与记录。两个小时后,高萍和羊群才重新出现在画面里。
高萍说,自己长大以后想当一名老师,想让这里的孩子有一点知识。高萍还说,因为家里没有钱,自己的愿望可能无法实现;如果哥哥或者是妹妹能考上大学,自己也会很开心。
记者不忍告诉他们,其实他们忙活一个暑假,连哥哥一个月的生活费都未必能攒够。而哥哥,也有了放弃学业打工赚钱的想法。这些孩子都很懂事,尤其是高萍,她说自己可能实现不了梦想,但是哥哥妹妹能实现,依旧也会很开心。梦想面前,我们的援手,或许就能让孩子多些希望。
热门手游排行榜